报志愿浪潮中说说那些坑爹的火坑专业
2018年的高考分数这两天纷纷公布,坐等报学校报志愿的家长孩子们不断在问,哪些坑爹的火坑专业需要避免,有什么惨烈教训值得分享。在讨论之前我想强调的是,选什么专业,首先应该是自己有兴趣和喜欢,如果真有兴趣,是“坑”的专业也可能另辟出一片天空,如果自己不喜欢的话,很“酷”的专业也会变成“坑”,读以下的讨论时,请不要忘记这样的前提和考虑。
我认为第一位的火坑专业是生物相关的。生物相关的不少专业听起来都很高...
2018年的高考分数这两天纷纷公布,坐等报学校报志愿的家长孩子们不断在问,哪些坑爹的火坑专业需要避免,有什么惨烈教训值得分享。在讨论之前我想强调的是,选什么专业,首先应该是自己有兴趣和喜欢,如果真有兴趣,是“坑”的专业也可能另辟出一片天空,如果自己不喜欢的话,很“酷”的专业也会变成“坑”,读以下的讨论时,请不要忘记这样的前提和考虑。
我认为第一位的火坑专业是生物相关的。生物相关的不少专业听起来都很高...
先说几句题外话,我一向不怎么愿意叫苦,因为活着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这样和那样的苦难,哪怕是表面十分光鲜的人也会有不愿晾晒的一面,所以直到丫爸离开我们快三年了,我才终于有勇气谈起这件事,2017岁末我在“告别2017,你好2018”中曾经含蓄提过(见下),没想到这一次,从读者、粉丝等四面八方涌来的各种关怀一下子把我淹没了。瞬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我们的感动。看回帖时,我们正准备融入芝加哥的夜色走回酒店,我跟丫丫...
如果在街上遇到一个流浪汉,你会不会生出怜悯之心去帮助他?或许给钱的同时你会马上联想到这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因为授之以渔才是帮助他重返社会的根本途径。
是这样吗?貌似很有道理,不过且慢,还是等读完这个故事再来做结论也不晚。
一、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2013年夏天,曼哈顿一家公司23岁的IT工作人员帕特里克·麦克康罗格(Patrick McConlogue)每天上班经过西区时都会遇到同一位流浪汉,在路边反复托举铁链子锻炼...
有人在美国就餐后没给小费,被服务生追缴,觉得很气愤,很想知道追要小费是否触犯了美国法律,还是对自己的歧视。
首先说说在美国为什么要给小费吧?美国餐馆侍应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小费。有些州的餐厅服务员有时薪,但很低,3-8美元不等,有的州餐厅服务员没有时薪,收入全部靠小费。因此作为就餐的人,给服务生小费就成了美国餐饮文化中一个约定成俗的做法。也正因为小费是他们的主要收入,美国餐馆侍应生的态度一般都非常好,...
不久前,我汇总了在悟空问答回复的美国大学相关问题,因为是我第一手的资料,很受读者的欢迎,在此收集更多的一些话题。
工薪家庭孩子去美国读经济学硕士值得吗? 现在海龟越来越多,早已没那么吃香。而工薪阶层的孩子去美国读两年硕士的花费几乎是家庭的全部积蓄。 主要看你“值得”的定义是什么而已。 如果“值得”只是用钱来衡量的话,刚毕业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来,因为国内目前的就业形势真的不是很好,...
网上流传着一组漫画,画中孩子敲门的动作态度,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考试成绩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于是悟空问大家,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考试分数? 看罢,我忍不住问,难道只有我认为首先重要的应该是教育家长和呼吁社会?这组漫画里小孩子敲门的动作态度,我想更生动形象地表达的是孩子对父母态度的预期而已。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的是浙江两个姐妹,姐姐17岁读高一,妹妹13岁读初一,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遂产生轻生念...
前段时间世界读书日被问这个问题,答案原本应该是,每个瞬间我都觉的读书非常有用,但当时一下想起了一件往事。 我一直特别喜欢Søren Kierkegaard 的书籍,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开始陆陆续续收集了一些,业余时间读他的书既换脑筋,又可以帮助思考。在美国工作后生活安定了,房子也大了能放下很多书,于是每次见到自己没有的都会买,下图是我书架上的一些。 不能说每本都读了,但拿起来读得下去的基本上都好好研究了一...
这个周末丫丫打AAU弗吉尼亚州的锦标赛,因此一直没有更新,所幸的是作为队长的她率队终于如愿以偿获得冠军,拿到进军全美联赛的入场劵,而丫丫每场得分双数,三分球命中率神奇,有一场连进5个的纪录,半决赛更是关键时刻挽救球队,也不负花出的时间精力和她自己的不懈努力。决赛中丫丫再斩得分和篮板两双,上图。 回到正题,前些日子有读者问我,移民到国外真的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吗? 这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