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前几天的一则视频让不少看到的人惊悚。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在上海卢浦大桥的车流中忽然下车,然后决绝地跳桥自杀,据报道,这个年轻人选择跳桥自杀的原因是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之后又受到了母亲的批评,于是一时冲动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不想过多责备这个母亲,她的心肯定已碎成万片,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设想,如果当初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还是没做错什么,或者有什么样的委屈和想不开,母亲不是批评和责备而是耐心倾听,甚至给些安慰和一个拥抱,事情也许是另外一个结局。最终逼死一个人的最后稻草,果瓤往往是我们寄托太多期待的家人。
另一个案例也有同样的因素在其中,一名9岁男孩因为撞碎了学校的玻璃,害怕被家长批评和惩罚,于是选择了从17层跳楼自杀。我忍不住设想,这孩子平时被惩罚了多少次、惩罚得多狠才会怕到宁愿从17楼跳下去也不敢告诉家长的地步?爸爸妈妈原本是孩子安全的港湾,不管是身体的还是精神的,到了孩子宁愿去死的地步,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剩下来?
不过我今天看到的这个案例特别让人唏嘘,某阳市一个高三复读生与家人发生冲突,一时激动爬至该市凯旋门顶楼,欲以生命威胁父母,但并没有准备跳,不料他脚下楼顶楼板是豆腐渣,承受不住重量断裂,孩子失足坠楼死亡。
不能耐心倾听,不会理性表达,遇事冲动,动辄以死相逼,似乎真成了这一代孩子的代名词,而这样的问题,在海外也屡屡爆出。不久前,纽约州留学生张某向驻纽约总领馆求助称,其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他情绪激动,出言过激,周围同学感觉异常叫来学校心理医生,在随后与校医的沟通过程中他反应过激,对校医的问题“是否想报复他人”、“是否有过自杀想法”极为反感,校医与张某简短交流后即呼叫救护车将其送到精神病院检查,最终张某在医院留院观察48小时后经医生许可出院。是想当初张某能够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事后能够耐心倾听校医的问题并理性回答的话,怎么会被关进去成了有不稳定因素案底的人?
作为家有一个青春期女儿的妈妈,我其实最讨厌自己和孩子反复讲理,试想我自己小时候什么时候听进去父母的喋喋不休了?最好的做法是成为孩子可以依靠的理性后盾。而对孩子,从小我就要求她用语言理性表达问题,而不是用身体撒泼强横,小的时候不纵容这种坏习惯,长大之后就很不大会轻易冲动,青春期的情绪管理就要容易很多。
说个我们自己的经历。前段时间丫丫去杜克大学参加模拟法庭比赛,带了两张信用卡和一些现金,装在一个很好看的coach手包里,里面还有保险卡、儿童ID什么的。因为涉及一些敏感的个人信息,我嘱咐她千万要小心别丢了,谁知道嘱咐什么来什么,校车停下来加油时她买零食之后把包忘在了柜台,然后校车开出了半个多小时之后才发现。老师打电话到店里,没找到那个包,工作人员猜测是买东西进出的人给顺走了,丫丫很难过,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反复抱歉,我感觉她特别担心我会批评她,虽然我心里很不高心,但我知道孩子知错了因此很纠结,我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毕竟我希望将来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来找我,而不是自己憋着解决或者求助他人,于是我很克制地说,“你人没事就好,丢的不过都是物质的东西,都能补回来,不过你知道接下来应该干什么吧?”我没多责备,而是抓紧时机进行生活教育,于是我们一起打电话冻结了信用卡、通知保险公司等等。不过三天后,这个包被捡到的人根据里面ID的地址给寄到了我们家,居然什么都没丢,这是后话。
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能带出一个有倾听能力、又能理性表达自己观点的孩子,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从家长开始践行。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