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名家长讨论了一个特别沉重的话题。
因为家境普通,家长一直以来的打算就是让孩子参加高考、在国内上研究生读博士,然而,前段时间西安交大寒门博士的溺亡和最近武汉理工大学寒门博士的自杀,让马上要中考的孩子自己先动摇了,提出要上国际班出国留学。家长真的很纠结,出国四年学费生活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是否能适应当地环境、学成回国顺利就业等,都是一个未知数。留在国内不易,出国又难,这么一想家长就很颓废,于是发问,家境普通的孩子出路在哪里,应该考虑出国留学吗,想出的话有办法吗?
的确,中国家长真的不容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既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又怕出国的最终是海归成为海待。在我看来,瞻前顾后不如给孩子一个自己成长的机会,坐下来听听孩子为什么要打算出国,有什么样的方案达到自己的目标,出国之后的努力方向和未来的目标等等。
如果双方能达到比较靠谱的共识,剩下的,就是和孩子交流一下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了。
首先对孩子经济交底。
大多数家境普通的人家并不是家境贫寒,可以告诉孩子父母每年有多少收入,有多少积蓄,积蓄中的多少可以作为孩子的学费,国外每年学费多少,缺口多大等等,这是必须的,就是留在国内上大学父母也要支付学费的。
其次,告诉孩子留学的费用不应该全是父母的责任,也有可以自己努力获得经济资助的办法。
譬如:一些海外大学给成绩好的学生提供奖学金(merit based scholarship),从全奖、半奖、免学费到每年几千美元不等;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给学生提供因需助学金(needed base assistantship);另外还有包括勤工俭学、众筹、借贷、国家公派等办法。
比较学费和自家资金之后,与孩子一起做个方案,那就是资金的缺口究竟多大,要努力到什么程度孩子才能靠自己去弥补上这个缺口,而孩子自己也要审视是否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更重要的是否有这样的实力和毅力坚持走到那一步,双方达成共识之后,就比较容易做出应该出国还是不出国的决定了。这实际上是在为孩子提供一个成长的契机。让孩子学会分析和取舍,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样不论将来走什么样的路孩子不会埋怨不曾努力,当然,努力和坚持不一定都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不坚持的话会完全没有机会。
有人或许会说,现在留学回国就业的形势也不好,没钱就别凑这个热闹了。
而我想说的是,出国留学的见识、视野和积累也许暂时在找工作上的优势不大,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只要不是在海外混学位的人一定会占很多优势,因为留学的经历是一个又一个攻关的过程,对一个人的培养在很多方面是留在国内上学不能比的,况且就机会来说,很像爬山,只有到了山顶才能看见对面的风景,这个留过学的人才有体会,坐在家里用中国思维来设想是不靠谱的。
最后说个最近的例子。
2015年,家境不富裕的邓林杰被美国一所知名院校录取,负担不起数十万学费的邓林杰用众筹的办法公开向社会募集,众多媒体也报道了他的做法,一时间有鼓励也有非议,最终200多名资助人帮邓林杰凑够了所需的学费。邓林杰在两年后完成学业的同时也是归还众筹的期限,连本带利60万元。在美国的两年里,邓林杰硬是靠着摆摊、打工等各种方式兑现了最初的承诺,剩下两万多元的欠款因和资助人失去联系没有归还,而邓林杰并没有放弃寻找他们,因为他要兑现自己的诺言。
当初家境普通的我是怀揣着仅有的500美元来美国的,身边的很多人也是靠着全奖半奖在美国读完书就业的,也有朋友回国或者到亚洲的一些国家发展的也很好,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认准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坚定不移走下去,才有机会抵达自己所要的目标。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打否都感谢支持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