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一段时间外星人有点忙,忙到误杀频现,就像下面的这个话题:

 

(1)学生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而离家出走,家长找学校要人,老师被停职,到底是谁的错?

 

话说有一位初二老师,班里有个学生上课时在前面同学后背衣服上乱画,被老师发现,课后被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该生当天放学后就没回家,家长到校寻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找校长要人,校长迫于压力,让该老师停职反省。

看罢,真不知道老师做错了什么?是因为批评了在前面同学后背衣服上乱画的学生?如此以后,老师还敢批评学生违规违纪吗?只要学生一尝试“离家出走”,老师立马举手投降,因为不投降的话后来跟着也是停职反省,反正老师就没有对的地方了。

 

还有校长,校长应该为自己的雇员撑腰,尤其是做对的地方,但这个校长却迫于家长的淫威,把没做错什么的老师停职反省,长此以往,哪个老师还愿意为这样的校长工作?整个学校的学生怎么管?我忍不住坏坏地设想,如果老师也效仿来个离家出走的话,老师爱人纠集全家众亲戚找校长要人,是不是校长也该停职反省?

 

再说家长。真是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不讲理的家长啊,看看这个熊孩子,在前面同学的后背衣服上乱画,该赔偿外加赔礼道歉吧,还被老师批评教育了,于是索性来个错上加错,离家出走。家长找到学校,不为孩子的恶劣行径赔礼道歉,反而找校长施加压力,看来这个孩子以后完全是好不了了,尤其在学校,知道自己一离家出走的话,矛盾的焦点必然转移,这孩子还会听从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吗?

 

这个案例很恐怖,恐怖之处就在于学生再犯错的话,老师在纠正之前要思量再三了,就像当初的南京彭宇案,之后人们助人为乐之前都不得不考量一下,以致现在,人躺在路边受伤和突发疾病已经没人敢管,到了老师不敢管学生的地步,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无语。

 

更无语的是,这个回答居然 “审核未通过”。想起前两天一个“美国非法移民的孩子能就近免费入学读公立学校吗?”的话题,肯定的答案也没通过,总让人有点又话如鲠在喉的感觉。

 

 

(2)期末考试时间,学生们各种套近乎,不想被挂科的现象,教师该如何处理?

 

社会的东西渗透校园,挺彻底。一下子想起了不久前海归又归海的前清华大学、现普林斯顿美女教授不久前发的一个微博,请清华的学生不要再来套磁……

 

刚到普林斯顿履新的颜宁教授,最近常收到国内尤其是清华大四学生的邮件,表示对她的科研感兴趣,到了后来她才知道感兴趣是假,套瓷是真,真相是想请她帮忙美言研究生录取,令人唏嘘。

 

而相对这个跨国套瓷,期末考试时间学生们的各种套近乎,恐怕就算小巫见大巫了。

 

几年前,我一个国内算是老师级的给我推荐了他领导的一个孩子,说是想到美国留学,我把丑话说到了前面,申请美国学校全靠自己,有什么具体困难我能帮的帮,能解答的解答,但是不会包办,更不会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这个小孩子来请教的时候开始还好,中规中矩地问了一些问题,我也详细一一解答。不想后来的画风急转直下,小孩子问我们是否招收研究生,招的话不如我直接把她招了算了。我一听大吃一惊,原来她找关系来套瓷许久是为了走捷径啊,不说专业不一致,就是专业一致招收一个研究生是需要录取委员会(graduate committee)集体决定的,而且这么小的孩子(20出头吧)就会暗示报酬之类的,真把我吓到了。

 

所以作为老师,凡事应该以职业道德为准绳,如果有时间精力,不妨玩一下装傻的游戏,如果没时间,索性点穿,这种行为这么普遍,真是很可怕的,现在社会对校园的侵蚀真的可谓彻底了啊。

 

(3)如何看待为帮助子女拿到高学历,本就拮据的父母付出很多的情况?

只要孩子能读上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到底……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有的父母这样跟我说,小到供大学研究生,大到博士甚至出国留学,中国父母常常是搭上终生积蓄,如果还不够的话卖房子卖车也要让孩子读下去。

 

前段时间有个感动日本的片子叫《含泪活着》,片中主人公是一名来自上海的中国父亲,为了给女儿挣学费,独自一人在日本苦苦打拼了15年,这期间他失去合法身份,随时处在可能被发现、被追究法律责任、被送回上海的恐惧中,为了女儿不再重复自己卑微的人生轨迹,他决定继续打黑工攒够钱送女儿去国外一流大学留学。他住在破旧的环境中,吃得非常简单,每天看到墙上挂的女儿的照片就是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刻。1997年夏天,他的女儿收到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在前往美国途中需要在日本转机,可以停留24小时,女儿于是决定去看望父亲……五年后,妻子探望女儿的签证终于获批,于是重复了女儿的行程,这次在日本可以停留72小时,终于得以与十几年不见的丈夫在日本重逢……

 

这个父亲,就是中国父亲的典型代表。

 

自己身处底层,拼了全力无法挣脱现实实现阶层上游之后,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而读书、多读书、高学历似乎是实现阶级跨越不多的可能途径之一。就像《含泪活着》的父亲一样,好在送孩子出国留学早,后来在美国医学博士毕业,彻底实现了阶层跨越,成为美国的中产阶层的上层,而且不忘父母恩,让父母跟随移民,在美国颐养天年。而现如今,高学历能否改变人生,从而助孩子跨越阶层,进而帮助父母脱贫,已经有了更多的变数,成功的难度已经更大。还不说孩子是否会自我缚重,觉得寄予自己身上的希望太大,一旦达不到期望值自我崩溃,或者一辈子都觉得亏欠父母的,这样的人生确实是在负重前行,每一步都会步履维艰,因此,付出很多不仅是本就拮据的父母,还有被基于种种厚望的孩子啊。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打否都感谢支持

话题:



0

推荐

心路独舞

心路独舞

76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博士,任职于美国大学,《今日头条》千人万元项目签约作者,新浪2015年度教育影响力自媒体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