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今天看到这条消息,十分震惊。南方Y省当地一所中学的多名学生反映:校长要求该校全部20多名高考分数超过660分的学生,不论他们自己心仪哪所大学,都必须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在Y省多个中学,特别是偏远地区中学的一名考生,在拒绝按照学校要求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后,竟在校长办公室遭到副校长、教务长、班主任等人的“软禁”,被轮番“劝说”长达6小时,次日又再次被叫到校长办公室“做工作”。最终,在距离报考系统关闭仅剩1小时的时候,这名学生无奈在校领导的“监视”下填报了北大医学部,才获得人身自由。为什么是北大医学部?原因在于一些省份和地方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制订了一些极为“功利”的标准。比如在评判一个中学的成绩是否出色时,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这两所大学,并会根据人数的多少给中学“加分”。而北大医学部成为目标,就是因为这既是北京大学范畴,而且相对好考。
软禁学生直到报考北大,这个事件的是非其实很清楚,限制学生人身自由本身已经违法,而直到达到目的才放人,往轻里说是“要挟”,往重里说和“敲诈勒索”无疑。更可怕的是,做这样事情的人居然是应该教书育人的学校领导们,应罪加一等才是。如果这类事情发生在美国,想必这些学校领导们肯定会进监狱无疑。
所以这里已经无需去评判是非曲直,我只想问的是,为什么每个让人无语的事件背后最终都会追踪到体制这个根源?
以这个事件为例,是一些省份和地方对教育事业制定的“功利”标准,于是才有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政策本身不公,对策难保走偏,这不仅是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领域中的体制痼疾。
体制是什么,它其实是游戏规则。譬如丫丫打篮球,年少时没有进攻时间的限制,因为那时孩子们刚学篮球,要学的规则很多;但打到一定年龄,就有了进攻投篮时间的限制规则,譬如现在是30秒内进攻一方必须投篮,否则就违规丧失球权。这个规则很重要,增强了篮球运动的竞争性和观赏性,试想,如果没有这个规则,一个队领先后可以满场控球跑但不投篮,这时的比赛就会变成了满场的老鹰捉小鸡,这样的篮球比赛还有意思吗?所以合理的规则设立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都知道教育体制有问题,但为什么就是不见改革呢,有时甚至会越改越乱?我想更深一层次的很多原因是不合适在这里敞开谈的。简单去说的话,任何体制改革的困难几乎都可以归咎于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找到更适合、更有效的制度,二是触碰了当今制度制定者的既得利益,教育制度也不免疫,譬如在这个事件中,僵化的评判标准和唯利是图的校园官僚,就是这两个原因的最好诠释。
学生是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更不是某些官僚升官和获奖励的工具,当教育者连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都认识不到的话,教育堪忧;而当教育体制连学生的基本利益都不能保护、相反却被体制内的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时候,教育不仅是堪忧,而是让人有点绝望了。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