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因同行评审造假,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一次性撤下了中国学者在其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上发表的107篇论文,不仅创下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而且卷入这次极不光彩事件中的不乏有来自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颇有名气的学者。如果说事件本身已足够丢人,更丢人的是中国科协会却出面指责斯普林格出版集团“理应对此承担责任”,认为其“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导致有漏洞可钻。我无语,难道我们必须让别人像防贼一样随时严密布防才是?
 
说到这次的同行造假事件,源于学术论文同行评审(PeerReview)这个传统,当出版社接到一篇学术文章的投稿后,会让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学者来进行评审,看是否符合该领域的学术水准,从而决定稿件是否能被录用刊出。斯普林格一般要求论文作者提交评审人的名字和邮箱,而国内的这些做假论文作者虽写上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却虚构了评审人的电子邮箱,编辑把论文发到这些虚假的邮箱地址后,收到的是作假人发回的“百分百认可”的“假”同行评审,以致于让不合格或“枪手公司”编纂的论文得以发表,斯普林格这次发现的从2012年到2016年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107篇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就属于这种情况。细看这种造假,从小方面上说是钻机制漏洞,耍小聪明为自己谋利;往大方面说和“诈骗”无异,只不过诈骗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而这里是骗取、待遇、名誉等非法利益而已。
 
其实最近几年里,国内学者这种因假冒审稿人信箱、同行评价学术造假而被撤稿的事件发生过不少。2015年3月,英国BMC出版社(BioMed Central)撤回43篇论文,其中41篇是中国学者的。2015年8月,前面提到的斯普林格出版商撤回了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发表的64篇论文,也全部出自中国学者之手。2015年10月爱思唯尔(Elsevier)撤销的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去年9月20日,美国论文抄袭监测网站Plagiarism Watch宣布,他们通过查重软件发现了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该公司与巴西一个能收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的杂志《遗传学和分子研究》(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默契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抄袭、造假的论文,而且这家巴西杂志2015年一年就发表了中国学者文章高达1605篇,占总发表量的78.1%。而这次撤回的107篇100%属于中国作者,造假已经到了如此明白张胆、无所畏惧而又前赴后继的程度,不仅不反思,反而指责是因为机制有空可钻,难道也是一种“特色”不成?
 
说实在的,欧美的很多机制都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同行评议过程也是一样,在整个国际学术界并未遭到滥用,虽然其他国家偶尔也有作假事件发生,但像中国作者这样大面积“玩坏”机制的事情在世界科技史上还是首次。这让我想起了也是被一些中国人给玩坏了美国的退货机制,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买电视等电器一般在三个月内可以凭收据原价退货,并不需要有特别的理由,于是一些短期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便利用其中的漏洞,买电视看了不到三个月就退货,然后换家商店再买一台看上不到三个月再去退货,如此这般访学到期后不花一分钱就会看上一年的新电视,我就认识一名这样做的访问学者,后来居然做到了一所大学的校长,我不得不为这所学校的未来担心。我们当地的商店发现这个问题后,曾专门做过提示,指出这样做是不对的。其实退货机制的这个漏洞一直都在,这么多年极少会有美国人去钻它的空子,而一些国人却选择了去做“小人”,聪明都用在了这种地方,实在是很让人遗憾的一件事。
 
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种机制都是防得了君子防不了小人的,所以诚信是一个社会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做不到诚信已经足够可悲,被揭出后反去责怪别人防范不严就更可怕了,你不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却非要别人对你像贼一样防着,这很光彩吗?
 
话题:



0

推荐

心路独舞

心路独舞

76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博士,任职于美国大学,《今日头条》千人万元项目签约作者,新浪2015年度教育影响力自媒体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