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首先检讨,我是基本不看朋友圈的。不是不想看,就是没时间,其实我那也不能叫朋友圈了,因为我微信的小号上加了很多人,多数是读者,有时不免看着看着就会忍不住想,我什么时候居然加了这样的人,删。家人亲戚朋友同学都有小圈子,其他的人当初能加总是有特别的原因的,所以,一些事情眼不见心静为好,不看不用删才好。
 
前几天写了一篇《 圣诞碎碎念(3):有一种援助没有过多的语言渲染》发出之后,却不经意地翻了一下Moments,正巧就看到KoKo发了下面的这个动态:
下面这张是KoKo女儿Jasmine的照片,实在是太可爱了。
以前年景好的时候,到了春天大扫除后我总会把一些不用的八成新以上甚至是全新的衣服打个包送到Goodwill,到了年中的时候再随着学生和其他同事给美国癌症协会捐一笔钱,然后再等到年底时捐一些棉衣棉鞋给教堂专门办的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不受冻的活动,捐一些罐头给食品银行(Food Bank)、再捐一点钱给Salvation Army,因为后者会在寒冷的冬天给无家可归的人提供睡觉吃饭的地方。
 
今年Pandemic,很多慈善机构的运行都不得不受限,帮助的力度和程度都受社交距离的制约,于是不少人开始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尽力亲身前去直接帮助别人,想招募丫丫的那个教练是这样做的,我也跟着学会了,现在KoKo和Jasmine也加入进来,我想好的做法会像滚雪球一样流行开来的。
 
我还相信在美国像我这样做的绝对不是小数字,很多人都会尽其所能主动地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因为很多人其实意识到了助人的实质意味着自助,爱别人其实是在爱自己。就像Jasmine学着去帮助无家可归的人的原因是feels good(自己感觉好),而不是恩赐的心态,哪怕她需要「努力工作」来换取帮助别人、自己feels good的机会,这里也谢谢KoKo,一个好母亲是孩子的运气。
 
有人给我留言说:个人的捐助是有限的,杯水车薪,应该发动大家上书美国政府去救助才是长久的。我就很纳闷,为什么只靠政府呢?美国政府其实有很好的救助政策的,譬如各种食物券、政府廉租房、低收入社会安全补贴、联邦医疗援助(Medicaid)等等,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能有慈善团体的介入、个人的努力岂不是更好?有个曾经在华人多的地区机构做过华人社区工作的社工曾经透露,那里每天来寻求帮助的华人很多,申请福利解决各种问题是那里的核心,而且来寻求帮助的大部分是老人和残疾人,机构除了申请一些政府基金外,也接受任何私人捐助,哪怕一、两美金,因为那里的资金紧缺,仅靠政府很难运行。但令人感动的是很多每月只拿几百社安金的老人也会来捐款,有的人的钱包就是超市塑料袋,然后颤抖着一层层打开塑料袋从里面拿出几张零碎钱毫不犹豫地捐出去。
 
其实穷人当中真是好吃懒做吃福利的人是极少的,尤其是年轻人,吃福利的人多数心智有问题很难工作,或者是残疾人或老人。那个华工曾经对一个年近七十不懂任何英文但还努力工作的老人印象深刻,她性格开朗,但因为不懂英语遇到问题必须让社区人员帮她,她也完全可以吃福利,但是她一直对自己努力工作这点很自豪,她的工作就是在一家有名超市打扫卫生,然后会把剩余的一点点钱捐给帮助她的上述机构。
 
所以讲,我觉得政府有福利和政策是好的,如果再能加上机构的努力和个人的捐助,把慈善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意识,一种现代生活观念,这才是现代社会应该有的样子吧。
 
年底的时候读了一本书,是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著名心理学荣誉教授、临床心理学家Richard Ryan写的(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Motivation, Development, and Wellness),里面提到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满足了自己个人在autonomy、competence和 relatedness三个方面的需要,在帮助别人这件事上Autonomy(自治、有独立性)是指找到了个人的价值,Competence来自帮助他人的成就感,而Relatedness来自和别人有联系的感觉。因此,Jasmine说的Feels Good是有心理学的理论依据的,而如果人们都能以同情慈善,以人道的行径来善待他人的话,我相信人间灾难可消灭过半。
 
也有不少人问我是否因为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才去帮助别人,我想Jasmine的Feels Good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尽管如此,我还想给你一个大团圆的结尾。下面这个视频(截图)来自加拿大,主角是Tim Horton店Drive- through的一个店员,他每天对经过的每个顾客嘘寒问暖,笑容以待,长久下来当地顾客们一致决定要为他做点什么,于是他们一起帮他凑够了他能回去上学的钱……
 
话题:



0

推荐

心路独舞

心路独舞

76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博士,任职于美国大学,《今日头条》千人万元项目签约作者,新浪2015年度教育影响力自媒体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