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看到有家长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因为家里有孩子上学,家长主动积极地加了老师们的微信,因为迫切希望通过和老师加微信好友能更好地就孩子的问题沟通。但加了好友之后发现,老师的朋友圈对其设置了权限,有的甚至干脆关闭掉。这位家长很疑惑,于是问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加孩子的班主任或者课任老师为微信好友?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名去中国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华裔美国人写的一篇文章,讲述她和中国团队的合作经历。她和国内的联络人还没见面就被要求加了微信,加了之后她马上就能看到这些没见过面同事们的朋友圈,了解他们私人生活的很多东西,包括有几个孩子,还有配偶、孩子、甚至家里的照片等。她也被拉进了工作的微信群,进去之后马上就有同事要求她解释幻灯片上的一个数据,也看到有人在分享休闲鸡汤和时事新闻等,这名华人深深地感叹,在中国微信其实已经模糊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

 

在北美人眼里,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两者之间是应该有着截然的界限的。属于工作关系的同事之间一般不交换Facebook(脸书)和手机号码,因为这属于私人之间的联络方式,应该加的是LinkedIn(领英)和工作邮件,因为这属于职业(professional)的联系方式。而朋友、亲属、家人之间一般才会互加Facebook和手机号码,分享生活的点滴瞬间,互相之间发短信等。尊重工作和私人生活两者之间的界限,是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约定成俗的基本文化。

 

在我眼里,微信是很像脸书一类的东西,用来和家人沟通,和亲人朋友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等。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尽量是把微信局限在私人生活领域的,主要是和国内的亲人联络。经常会遇到读者、广告商、编辑等要我的私人微信,没有特别必要的话我一般都是通过公号联络而不给私人小号的,在美国二十多年,我已经习惯了把工作和私人生活分开来的习惯。但我也发现,这样做有时候根本行不通,那些我认为是工作联络的东西在国内或者用不了,或者不被重视,譬如工作邮件,没有微信对话来得快,北美人习惯用邮件来保持的“距离”和“空间”,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拥挤”得多的中国不大行得通,所以我的微信慢慢也加了一些粉丝、编辑等,有时真的很不习惯,不得不把朋友圈定成只显示三天,但也就好处,逐渐认识了一些互相谈得来的“朋友”。

 

很显然,不少老师不愿让家长加微信的顾虑可能和我很相似,即使加了,也会屏蔽家长看自己的朋友圈。我觉得作为家长,应该把这个权力交给老师,如果老师没顾虑,主动要加你,你就加,否则就别主动要求,在现代自身隐私和空间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只有学会设身处地给别人尊重,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的。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打否都感谢支持

 

话题:



0

推荐

心路独舞

心路独舞

766篇文章 335天前更新

专栏作家,博士,任职于美国大学,《今日头条》千人万元项目签约作者,新浪2015年度教育影响力自媒体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