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篇题为《北大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12年不归拉黑父母6年》的文章刷屏。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的有出息好孩子的典型特征:从小到大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上北大、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等等。然而,这一切光环的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他认为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是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在他近日写下的万字长文中,他告诫一些要好的朋友,作为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看罢这篇长文,我的感觉五味杂陈,很显然,文中的父母和撰文的孩子实际上都有不小的问题,只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或者是不想承认而已。
 
先说父母。
 
首先是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似乎从来没有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譬如王猛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几乎没有一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甚至班里搞文艺演出时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但王猛的母亲非要他穿长裤(保暖),孩子自己提出带上短裤备用的请求甚至也没有被准许,导致他成了班里唯一一个没有按着装要求演出的学生,这种尴尬可想而知。譬如王猛喜欢奥数,但母亲不乐意他去,奥数考试时文件夹失而复得却被人划坏并涂抹时,不能得到母亲的安慰,反被奚落。譬如王猛想脱离生活大院儿的束缚,到外面学校上学,却遭到父母的拒绝。哪怕考上北大后,父母依旧请了北京的大姨“照顾”,除了不断给王猛打电话外,还会悄悄联系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如此等等,的确父母会说是这是在爱孩子,但是当这种所谓爱的方式不为孩子所接受时,父母却继续强硬地以爱的名义施加,却没有想到,悲剧的伏笔早已埋下,成长中不被尊重的孩子,你又怎么可以期待他长大后学会尊重别人,我认为在这一点上,目前在大陆的父母乃至整个社会的认知都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
 
其次,是没有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或者换一个角度说,这对父母的心理也不怎么健康。从王猛的叙述看,他很敏感,但是他父母的教育却很愚钝,譬如他反复提到的“剥鸡蛋”事件,由于父母包办孩子不会做,因此在外面遭到嘲笑,后来又被亲戚拿来嘲笑,敏感的王猛感觉受辱,父母却丝毫没有感觉,王猛自己想为自己撑腰的时候,父母不仅觉得无所谓,而且还因此引发了一场争吵。想想从孩子的角度上看,连父母都不肯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也不想花点时间来理解一下自己的敏感之处与心理健康,帮助和引导自己与他人沟通交流,只一味武断地强调要有抗压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粗暴的教育方式。
 
另外,这对父母在教育过程了显然犯了很多家长一样的错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这从他母亲的炫耀就可以看出,包括旅游时“不停讲述着我如何优秀和培养我的体验”的经历。某种程度上,王猛成了父母实现理想的工具,但是父母却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没有及时看到学霸、考上名校的儿子光环背后的各种问题,过于内向敏感并缺乏交流能力等等,当然也不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和纠正,最后造成了今天这种可悲的局面。
 
那么王猛呢,这显然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不仅不懂什么叫感恩、理解和关爱,也不懂什么叫人情世故,更不懂自我反思,因此把自己的生活上的不顺利全部推到了父母身上。虽然这些问题有很大的可能是他父母问题的延续,但是大多数原生家庭有问题的学生,都能在反复的磕绊之中逐渐学会了自我修复和改善先天的不足,而不是耿耿于怀曾经那些微不足道的委屈,这是他性格和养成中的严重缺陷,不能学会自我接受、妥协、修复和成长,这种能力和他的学历有着严重的不匹配之处。
 
北大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12年不归拉黑父母6年这件事虽是一个孤例,但却反映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有着几千年浓厚封建思想的一些父母常把封建专制主义带入到家庭教育中,与子女之间在人格上不平等,不理解子女,更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打着为子女好的旗号,实际上却常常行着粗暴、武断之实,后果很可能就会像这个案例一样是很可悲的。
话题:



0

推荐

心路独舞

心路独舞

766篇文章 1年前更新

专栏作家,博士,任职于美国大学,《今日头条》千人万元项目签约作者,新浪2015年度教育影响力自媒体人。

文章